读屏时代,“听书”如何拓展阅读新场景?

分享到:

读屏时代,“听书”如何拓展阅读新场景?

2025年04月27日 11:21 来源:中国新闻网
大字体
小字体
分享到:

  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(记者 上官云)乘坐地铁或者公交车,走在通勤路上,你会戴上耳机,用“听书”的方式来打发这段时间吗?对不少人来说,答案可能是肯定的。

  日前公布的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成果显示,有38.5%的成年国民表示在2024年通过听书的方式阅读,高于2023年的36.3%。

  “读屏”时代,科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,同样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阅读方式。

  资料图:图为市民在图书馆内阅读书籍。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

  “听书”的人,越来越多?

  需要注意的是,“听书”并不是单纯指听一本书的音频版。

 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介绍,听书或者说“有声阅读”,是通过“声音”来收听图书相关内容,包括图书朗读、故事、外语学习等。

  眼下,从调查数据来看,选择“听书”的人正在变得越来越多。

  早前公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,2020年,我国有三成以上(31.6%)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;而在今年的调查成果中,这个数据变成了38.5%。

  人们“听书”的渠道又各不相同。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,通过“移动有声APP平台”听书的国民为24.1%;有15.1%的人选择通过“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”听书。

  此外,还有9.5%的人选择通过“智能音箱”听书;分别有7.2%和5.8%的人选择通过“广播”和“有声阅读器或语音读书机”听书。

  徐升国介绍,上述数据清晰地显示,“有声阅读”正在成为国民阅读一个新的增长点。而“听书”渠道,亦呈现多元发展的特点。

  图片来源: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供图

  有声阅读,应运而生

  地铁上、咖啡店乃至健身房……戴着耳机、利用碎片时间刷手机的人,并不鲜见。

 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热衷于“听书”?徐升国分析,有声阅读属于“应运而生”,与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,是一种新的知识获取方式与阅读方式。

  “技术进步、经济发展,带来了手机和智能音箱等工具的出现与普及,有声阅读平台上线大量有声书资源,为人们利用通勤、做饭等碎片化时间听书提供了便利。”他解释。

  简单来说,这在一定程度上“解放”了双眼,人们可以一边处理手头的工作,一边通过“声音”来听故事、学习知识等等,提高了对时间的利用率。

  此外,徐升国认为,对视障人群、一些老年人以及儿童来说,“听书”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,使他们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。这些因素,也促进了“听书”这一新型阅读方式的蓬勃发展。

  “听书的出现,扩展了传统纸书阅读的边界,也使得阅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。”徐升国认为,因此,这种特殊的阅读方式,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日常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。

  如何助力深度阅读?

  数字化时代,当碎片化的时间被利用起来,有声阅读能否有效助力“深阅读”?

  资料图:在山东省临沂新华书店,一名读者在阅读图书。孙磊 摄

  对这个问题,徐升国表示,大家通过手机等工具,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阅读,一方面拓展了阅读场景,但一方面,也容易使碎片化阅读成为很多人的阅读习惯。

  作为阅读研究者,他认为,深度阅读的价值是浅阅读无法取代的。在数字化时代,要充分发挥碎片化阅读的优势,引导更多人将更多时间用于阅读。

  而且,在“听书”的同时,人们也要有意识地在浅阅读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度阅读、整本书阅读,耐下心来,多去系统性地读一读经典之作。

  “将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、浅阅读与深阅读深度融合,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,从而使阅读愈加深入、全面,有效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、创新能力。”他说。(完)

【编辑:胡寒笑】
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
评论

顶部